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

上市公司:讀者傳媒

股票代碼:603999

2017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趨勢

2017-01-09 10:39 來源: 發展規劃部作者: 張晶(轉載)

摘要:在剛剛結束的2017年全國文化廳局長會議上,文化部部長雒樹剛介紹,2016年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逐步推進,第一批第一次26個試點城市因地施策,有效拓展了居民文化消費空間,2017年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工作將全面鋪開,進一步引導城鄉居民轉變消費觀念,推動文化消費總體規模持續增長...

趨勢一:文化產業與國民經濟的融合

【現象】

2016年12月的一個規劃讓文化產業界又有了開拓空間——數字創意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、高端制造、生物、綠色低碳等產業一起,被納入《“十三五”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》中,計劃到2020年,數字創意產業等相關行業的產值規模達到10萬億元級。

《“十三五”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》對數字創意產業進行了“頂層設計”,2017年必然在“創新數字文化創意技術和裝備”“豐富數字文化創意內容和形式”“提升創新設計水平”“推進相關產業融合發展”等四個方面推進整體布局、明確發展路徑。

“數字創意產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,既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大利好,更是文化產業融入國民經濟的一個里程碑。”文化部文化產業司負責人指出,這體現了國家規劃的戰略性和前瞻性,是國家規劃層面引領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,標志著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凸顯和提高。

文化除了向數字領域滲透,2017年“文化+”還將融合到國民經濟更廣泛的領域,橫跨三個產業,進一步放大文化產業的格局和境界:文化創意與第一產業融合,創意農業將幫助農村換新顏;文化創意與第二產業融合,使工業旅游和工業設計方興未艾;文化創意與其他相關產業融合,讓產品和服務更有溫度和情感,更符合消費者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;文化創意甚至還能助力扶貧工作,讓貧困地區的青山綠水變成致富的“金山銀山”。

專家指出,實現“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”的目標,要從文化產業的內涵與處延兩方面發力。從內涵看,“十三五”時期,要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拋棄低端、不合乎人民群眾口味的文化產品供給,加快文化產業提質轉型升級,通過文化自身的創新、創意優勢,為文化產業提供新思路、新模式,重構文化產業生態環境。從外延上,要讓文化創意產業服務實體經濟走向常態化,通過“文化+”進一步促進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,強化文創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外溢性和滲透性效應,不僅可以開拓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,而且為推動國民經濟轉型升級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。

我們期待,2017年文化產業與國民經濟的深度融合,能進一步拓寬文化產業新的發展領域,釋放出文化領域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的重要力量,既有助于推動文化產業成為“十三五”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,又有利于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能,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。

趨勢二:文化產業與社會建設的融合

【案例】

作為云南省唯一的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,麗江市日前確定了33個文化消費重點試點企業,涵蓋文化主題酒店、特色餐飲、文化旅游服務等文化產業各業態。

在剛剛結束的2017年全國文化廳局長會議上,文化部部長雒樹剛介紹,2016年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逐步推進,第一批第一次26個試點城市因地施策,有效拓展了居民文化消費空間,2017年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工作將全面鋪開,進一步引導城鄉居民轉變消費觀念,推動文化消費總體規模持續增長,帶動旅游、住宿、餐飲、電子商務等相關領域消費,發揮文化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,又能夯實社會建設,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。

旅游、文化、體育、健康、養老,五大“幸福產業”的發展方案在2017年賦予了“雙重責任”:是拉動消費增長、促進消費升級、拉動內需的新力量;也是直指人心、提升中國公民的“幸福指數”和生活品質的著力點。

應該看到,當前文化產業的發展還遠遠跟不上群眾文化消費需求的個性化、多樣化變化。2017年要擴大文化消費,還得從文化產業供給側發力,關注文化消費新趨勢,聚焦主流人群的消費喜好,引領時尚消費潮流和現代生活方式,提升文化消費對城市經濟的貢獻度。專家指出,一方面要豐富文化產品的品種,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讀書、看報、看演出,而將文化的產品和服務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、點點滴滴,擴大文化的覆蓋面,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;另一方面,要提高文化產品的品質,不斷推出觸及心靈、引發共鳴的“爆款產品”,提高文化產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,讓文化產業惠及群眾日常生活,為百姓帶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
趨勢三: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融合

【探索】

在剛剛過去的一年,文博界可謂“眼界和思路都打開了”?!蛾P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》發布,相關試點單位積極開發文創產品。

2017年“有序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”又寫入文化部重點工作,文化部部長雒樹剛表示,將加強傳統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和創造性轉化,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、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、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“活”起來。

中國從來不缺歷史、不缺故事,缺的是創造和加工能力,缺的是那些會講故事的創意人才,讓高揚的“文化自信”能有創意表達和實力支撐。不僅文化產品需要有內容,能有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撥動人心的情感,放眼城鄉建設更需要文化的滋養。

專家預測,2017年的城鎮化建設中,尤其在特色村鎮推進中,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邊界將更加模糊,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。與其說是文化事業的投入,實際上也在為文化產業積累資本;與其說是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,實際上也有社會效益,為當地文化事業作貢獻。值得一提的是,PPP運營模式在2016年完成啟蒙后,2017年將進入實施階段,民間投資可以順利進入公共文化領域,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的使用效率,為文化小康積聚更多的產業力量。

過去的一年,國有文化企業迎來一個上市的“小高潮”,中國電影、廣西廣電網絡、新華網等8家在資本市場“鳴鑼”。2017年這些有資金武裝的國有文化企業必將大舉“開疆拓土”,進行全面戰略布局,既提高國有文化企業的市場占有率,做強文化產業的“國家隊”,同時也將履行國有文化企業的社會責任,在弘揚中國精神、傳播中華文化、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素養方面更有作為。

趨勢四:文化產業內部融合促進提質增效

【實踐】

VR、直播、網劇、彈幕等新業態在2016年以“迅雷不及掩耳之勢”快速沖擊文化消費市場,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新時尚。這些文化新業態,是創造力的源泉、是變革的力量,使文化產業從產品呈現到運營生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。

順應“互聯網+”的新形勢,傳統文化企業正不斷增強自己的“內功”,提高競爭力,實現升級發展。2017年,對互聯網的運用會讓文化產業如虎添翼,帶來新的驚喜和感動:電視業,通過研究消費者觀看行為的變化,運用聯網聯機,實現電視大屏和手機小屏的完美聯動,找到保持“開機率”的新理由。而演出和電影,將搭上互聯網眾籌的快車,營銷新產品,積累粉絲,開發衍生產品,做長產業鏈。傳統出版業在完成數字化設備改造后,將著力改造運營模式,嫁接互聯網的運營理念,盤活資產,實現增值。

2017年文化企業要“練好內功”,推動文化產業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還要用好金融資本的力量,為產業發展補充血液。文化金融在實踐中“磨合”和“妥協”,學會站在彼此的角度“換位思考”:文化企業不斷學習,逐漸講好“資本故事”,而金融機構則加強創新,為不同時期的文化企業量身定制金融產品?,F在文化金融的問題,不再是“有沒有”的問題,而是“會不會用”和“怎樣用”的問題。2017年的文化金融將呈現“馬太效應”,那些不會運用金融工具的文化企業,難以駕馭資金本,而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文化企業將越來越好。

文化企業最核心的任務還是要做好自己的產品和服務,否則就是無源之水。2017年文化企業要有工匠精神,在文化領域精耕細作,做精、做深自己的產品和服務,提質增效,這是文化企業成長的立身之本,也是文化企業的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所在,更是成就百年基業、弘揚中華文化的必由之路。

資料來源:光明日報

責任編輯:萬鑫

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64號

成人区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不卡,日本少妇人妻XXXXⅩ18,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爽大粗,学生小12清纯裸体自慰喷水